气泡清洗机作为食品加工前处理的关键设备,通过 “高压气泡冲击 + 水流喷淋” 的组合清洁方式,能高效去除果蔬、肉类、水产等原料表面的泥沙、杂质及部分农残,同时减少人工操作对原料的损伤,广泛应用于蔬菜加工线、肉类预处理车间、水产加工车间等场景。其规范操作需严格遵循 “前期准备 - 核心清洗 - 后处理 - 维护管控” 的全流程标准,结合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》(GB 14881)及设备安全运行要求,确保清洗效果达标、生产过程高效合规。以下从四个核心维度,详细说明气泡清洗机的标准化使用方法,为食品加工厂提供可直接落地的操作指引。
一、操作前准备:夯实安全与清洁基础
操作前需完成设备状态检查、物料预处理及参数预设,避免因准备不足导致清洗效率下降或安全风险。
1. 设备状态专项检查
相较于普通清洗设备,气泡清洗机需重点关注气泵、喷淋系统及输送装置的协同性:
- 气路与水路检查:启动气泵,观察气泡产生是否均匀(气泡密度需覆盖清洗槽横截面 80% 以上),无局部无泡或气泡异常剧烈区域;检查喷淋管路阀门开关灵活,喷头无堵塞(可通过空载通水测试,确保喷淋水呈均匀扇形覆盖);确认排水阀密封良好,无渗漏。
- 输送与传动检查:若设备配备网带输送系统,需测试网带运行速度(通常 0.5-1.5m/min)是否平稳,调速旋钮调节顺畅,无卡顿或跑偏;检查网带间隙(果蔬类建议 2-5mm,肉类建议 1-2mm),避免原料卡滞或掉落。
- 安全与卫生检查:测试急停按钮是否灵敏(按下后设备需立即停机,包括气泵、输送、喷淋系统);检查清洗槽内壁、网带、喷淋管无残留原料、油污或锈蚀,用纯化水冲洗后,再用 75% 食品级酒精对接触原料的部件消毒,确保符合卫生要求。
2. 物料预处理与清洗水准备
- 原料分类处理:按原料类型分批次预处理,果蔬类需去除腐烂、变质部分,较大果蔬(如胡萝卜、土豆)可切分至 5-10cm 见方,避免堵塞网带;肉类需去除筋膜、毛发,切成块状(建议 3-8cm);水产类需去除鱼鳞、内脏,冲洗表面黏液。预处理后的原料需沥干表面水分,防止过多杂质带入清洗槽。
- 清洗水配置:向清洗槽注入纯化水或符合食品级标准的自来水,水位需漫过网带 5-10cm,且不超过清洗槽容积的 80%(避免气泡冲击导致水溢出);若需强化清洁效果(如去除农残),可按工艺要求添加食品级清洗剂(浓度 0.1%-0.5%),搅拌均匀后检测 pH 值(通常 6.5-7.5),确保符合原料安全要求。
3. 参数预设与校准
根据原料类型在控制系统中预设参数:
- 气泡强度:果蔬类选择中低强度(气泵压力 0.2-0.3MPa),避免损伤表皮;肉类、水产类选择中高强度(气泵压力 0.3-0.5MPa),增强杂质剥离效果;
- 喷淋压力:统一设定为 0.15-0.25MPa,确保喷淋水既能冲洗原料表面,又不会冲散原料;
- 输送速度:果蔬类 1.0-1.5m/min(清洗时间 30-60 秒),肉类、水产类 0.5-1.0m/min(清洗时间 60-120 秒);
- 校准确认:用标准压力表校准气泵、喷淋压力显示,误差≤0.02MPa;用秒表测试输送速度,确保与预设值一致。
二、核心清洗流程:把控协同操作细节
核心流程需围绕 “原料输送 - 气泡冲击 - 喷淋冲洗 - 沥干收集” 展开,重点关注气泡、喷淋、输送的协同节奏,确保原料清洁均匀。
1. 批量投料与输送
启动设备(依次开启气泵、喷淋系统、输送系统),待气泡、喷淋稳定后,将预处理后的原料均匀投放到进料端网带,投料量需与输送速度匹配(每平方米网带原料重量不超过 10kg),避免原料堆积导致清洗不均;投料时需专人值守,及时剔除混入的异物(如石子、塑料碎片)。
2. 气泡冲击与喷淋协同清洁
- 气泡主清洁:原料随网带进入清洗槽后,高压气泡从槽底向上冲击,剥离原料表面的泥沙、杂质,杂质会随气泡上升至水面,再通过清洗槽两侧的溢水口排出(需确保溢水口畅通,及时清理浮渣);操作人员需通过观察窗监控气泡覆盖情况,若局部原料未被气泡充分冲击,可微调气泵压力或用专用工具轻轻翻动原料。
- 喷淋辅助清洁:原料离开清洗槽后,进入喷淋区域,高压喷淋水从上下两侧冲洗原料表面残留的杂质和清洗剂,确保冲洗彻底;喷淋后的废水通过下方的集水槽收集,经过滤后可循环使用(需每 2 小时更换一次循环水,避免杂质积累)。
3. 沥干与收集
清洗后的原料随网带输送至出料端,通过网带间隙沥干表面水分(沥干时间 10-20 秒),再落入洁净的食品级接料容器中;接料容器需提前消毒,且避免与地面直接接触(建议放置在操作台或货架上);收集后的原料需及时转入下一道工序(如切分、腌制、烘干),避免长时间放置导致二次污染。
三、清洁维护:分阶段保障设备性能
需结合设备使用频率,分 “每次使用后、每日生产结束后、每月深度维护” 三个阶段开展清洁维护,延长设备寿命并保障卫生安全。
1. 每次使用后清洁
- 基础清洁:关闭设备后,排空清洗槽和集水槽内的水,拆除喷淋喷头,用软毛刷清理喷头内的杂质(避免使用硬物,防止损坏喷头);用纯化水冲洗清洗槽内壁、网带、气泵进气口,去除残留原料和杂质。
- 部件消毒:对网带、清洗槽内壁、喷淋管用食品级碱性清洗剂(浓度 0.5%)擦拭,静置 10 分钟后,用纯化水冲洗干净,再用 75% 食品级酒精喷洒消毒,晾干后备用。
2. 每日生产结束后维护
- 系统检查:检查气泵滤芯是否堵塞(若表面灰尘、杂质较多,需拆卸清洗,晾干后重新安装);检查网带张紧度,若网带松弛,需调节两端的张紧螺栓,确保运行平稳;检查喷淋管路是否有破损,若有渗漏需及时修补或更换。
- 润滑维护:在网带传动轴承、输送辊轴处添加食品级润滑油(每处添加量 5-10ml),避免干磨导致部件磨损;润滑后需擦拭多余油脂,防止污染原料。
3. 每月深度维护
- 核心部件拆解检查:拆解气泵进气阀、排气阀,清理内部积垢,检查阀门密封垫是否老化(若出现裂纹或变形,需更换);拆解清洗槽底部的气泡发生器,用柠檬酸溶液(浓度 5%)浸泡 30 分钟,去除水垢,确保气泡均匀产生。
- 电气系统检查:检查设备电源线、控制线连接是否牢固,有无破损或老化;用万用表检测气泵、电机的绝缘电阻(需≥0.5MΩ),确保电气安全;校准温控器(若设备配备加热功能)、压力传感器,确保参数显示准确。
四、安全注意事项:规避操作与设备风险
气泡清洗机涉及气路、水路、电气系统,需重点关注操作安全和设备运行安全,避免人身伤害或设备故障。
1. 人员操作安全
- 操作人员需经专项培训,熟悉设备结构和操作流程,严禁无证操作;操作时需穿戴工作服、工作帽、防滑鞋,接触原料时需佩戴食品级手套,避免手部直接接触清洗剂。
- 设备运行中,严禁将手或工具伸入清洗槽、网带下方或喷淋区域,避免被传动部件夹伤或被高压水、气泡冲击受伤;如需清理溢水口浮渣,需先降低输送速度,且用专用工具操作,避免靠近网带。
- 投料和出料时,需站在设备侧面,避免正面面对进料口或出料口,防止原料滑落砸伤;若原料卡滞在网带中,需先停机,再用工具清理,严禁在设备运行时强行拉扯原料。
2. 设备运行安全
- 设备需安装在平整、干燥、通风的地面上,周围预留 1.5 米以上的操作空间,避免杂物堆积;清洗槽加水时,需严格控制水位,严禁超过规定容积,防止水溢出导致电气短路。
- 严禁超量投料或投放与设备适配范围不符的原料(如超出网带间隙的大块原料、坚硬的石子等),避免堵塞网带或损坏气泡发生器;若设备出现 “气泵异响、网带卡顿、喷淋压力骤降” 等异常,需立即按下急停按钮,切断电源,联系专业维修人员处理,严禁带故障运行。
- 定期检查设备接地是否可靠(接地电阻需≤4Ω),雷雨天气需切断设备电源,避免雷击损坏电气部件;气泵运行时,需确保进气口畅通,避免吸入异物导致气泵损坏。
结语
气泡清洗机的标准化使用,核心在于 “通过协同控制气泡、喷淋、输送系统,实现原料高效清洁,同时保障卫生安全和操作安全”。食品加工厂需结合自身原料类型(如果蔬、肉类、水产)和生产规模,制定专项操作 SOP,定期开展操作人员培训和设备维护,确保每一步操作符合规范。通过科学操作、定期维护,既能充分发挥气泡清洗机的批量清洁优势,又能规避安全风险,为食品加工前处理环节的标准化、合规化提供支撑。